刚刚,江苏专科批次征求志愿投档线公布,我们发现,文科类的大部分学校 虽有投档线但多数接近底线。 理科类,有不少外地民办一片空白(ps:物理类7-9页),只有最低专科分数线,没有考生排序项,说明没有人投档。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:
1、路途遥远,离家远,舍不得孩子前往就读,来往不方便。
2、经济下行,学费贵,性价比不高,意义不大,就业难;
3、专业不好或者落后,毕业后前途渺茫,毕业即失业。
地理经济成本失衡
调查显示,跨省就读民办专科的年均综合成本达6-8万元(学费+生活费),但相关专业毕业生起薪中位数仅3500元,投资回报周期超过15年。如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,其培养方案仍停留在传统燃油车维修,与新能源车企人才需求严重脱节。
就业质量信任危机
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,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连续3年低于41%,其中28%的受访者表示"在校所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关"。课程设置老旧,仍然沿用15年的标准,与时代脱节严重,这种"学非所用"的普遍认知,直接导致家长形成"与其无效就学,不如直接就业"的务实选择。
我们一直在强调:今年志愿填报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:“家长的观念变了,而学校还没有跟上家长的变化”。今年的家长用脚投投票,选择了合适自己孩子的院校和专业,充分显示了志愿填报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重要转折点,预计明年及今后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。
纵观今年整体的形势就是盯着好专业的家长多了,学校和专业之间,家长的选择更加偏向于实际,即保专业,不保学校,所以就连北大的光环都黯然失色,北大提前批次的小语种都进入了征求志愿。这种现象反映家长已建立"专业>院校>学历"的新评估体系,学历贬值的时代已经徐徐展开。
其次,经济下行,民办高昂的学费,也会成为家长的重要衡量和参考。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大批的民办学校都没有招满,广西的本科进行了四次征求志愿,甚至是不设置最低分数,也不知道有没有招满,广东的本科也进行了三次征求志愿,也不知道有没有招满。
希望来年,教育主管部门能到基层到群众中去,深入调研,了解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 家长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在整体上统筹全局,好好规划专业的设置和规模,对连续3年就业率低于60%、对口率低于50%的专业强制退出。
对于学校来说,生源就是生命,生源就是学校生存的根本,重视家长需求重视未来就业就能得到家长的支持,比如今年新开设的福耀大学,在中原地区生源爆满。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以616分的投档线碾压华南理工大学(612分)、厦门大学(612分)等传统名校时,广东全省民办本科院校却惊现2.7万个缺口。
为什么福耀这么受家长追捧?
一是招生人数少,但是师生比例高,达到了6:1的黄金比例,拥有15位院士和56位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师资队伍 。
二是学费便宜但就业有保障。学校的学费仅5460元/年,和公办一样,不及普通民办院校的1/5 。
三是学校承诺的就业保障 直击家长焦虑:毕业生可优先进入福耀集团和宁德时代等企业,起薪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%-20% 。
四是定制培养模式,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课程。学校大一、大二将在文理学院接受公共通识课教育,大二下学期可以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智能制造工程、车辆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;大三学习专业课程,接受专业训练,大四到合作的境外名校学习一年。
五是采取本硕博贯通8年制的培养模式,与剑桥大学、牛津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等数十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著名大学合作教学,学生将获得福耀科技大学及其他著名大学的双学位。
如此总总,难怪家长和学生会蜂拥而至。
希望各个院校能放低身段,能吸取今年的经验教训,认真评估研究规划各个专业设置,多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,借鉴德国"双元制"模式,由地方政府牵头组建"院校+龙头企业+行业协会"的产教联盟,比如2024年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博世集团的"订单班"模式,实现毕业生100%就业且起薪达5800元。同时砍掉一些看上去高大上,实际上没有啥用处的专业,以更加务实、更加实用、更加贴近民生、更加贴近就业的专业为主,让家长和孩子的选择得到应有的尊重。
进南京高中家长群
获取更多考试升学信息
以下为今年专科征求志愿投档分数线:
来源:江苏招生考试、南京择校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